冷战的故事

冷战的故事
已完结
冷战的故事
暂无评分
登录后评分
登录
作者
标签
作者
标签
作品简介

国际政治学者、冷战“同龄人”王缉思新著

全景式视角看冷战,洞见未来国际局势走向

将历史化为故事,讲述大时代下普通人的命运

从常识出发,看冷战逻辑如何塑造了今日生活

◎作品看点

★ 国际政治学者、冷战“同龄人”王缉思教授新著。作为研究国际政治40余年的学者,作者王缉思教授不仅专注于美国问题、亚太问题的学术研究,而且一直从事实际战略和政策研究,与多位冷战时期参与决策的中外知名人物有过交流与合作。同时,作为冷战的“同龄人”,作者的生活经历与冷战息息相关。国际政治研究的广阔视野与个人成长的经历,共同写就了这部兼具“年龄优势”和“人脉优势”的“冷战的故事”。

★ 纵向的时间线索与横向的专题分析,多角度观察冷战。在结构上,本书前两章采用传统时间线索,讲述冷战发生、发展并最终走向谢幕的主要过程。在刻画冷战的历史框架后,后四章以横向专题展开,将观察视角扩展到第三世界、世界思潮、文化、科技,以此展现冷战丰富的层次和内涵,分析影响冷战走向的不同因素,看到政治的复杂之处以及国际关系的兴味之所在。

★ 突出国际秩序与国际规则,重新审视冷战。不同于其他同主题著作,本书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是突出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的作用。在国际政治中,除了国家实力,重要的因素还有不同的规则和人心向背。不同国家国际地位的变化不仅是实力地位的变化,更是其所代表的思想观念、经济制度、行为方式的变化。

★ 材料来源的客观与国际研究的特有视角,从大国国内政治看国际关系。作为国际政治领域的资深学者,作者查阅了该领域大量研究资料,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国家的解密档案,充分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材料来源的客观性和分析的有理有据两方面力求做到严谨。同时,作者也充分吸纳了长期研究所得,从相关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看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 理解看待冷战的观念和立场,从比较政治学视角看国家间关系。什么是“好国家”,什么是“坏国家”?判断“成功国家”的标准有哪些?决定国家敌友远近关系的因素有哪些?大国如何看待小国,小国又如何驱动大国?从观念的视角出发,重新认识我们所谓的“好国家”与“坏国家”。

★ 从常识出发,讲述冷战大背景下千百万普通人的故事。理论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现象简单化,但是理论本身的简约性和排他性也容易让人不屑于深入事实的复杂性。本书讲述的冷战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常识出发,透过那些大事件、大人物,最终关注的,是受到冷战大环境影响的千百万普通人的命运,他们的爱和恨,他们的当年,以及他们的未来。

★ 在 “后冷战时代”,从冷战的逻辑看今天的世界与我们的生活。我们仍然生活在冷战这个大时代所塑造的世界格局中,原有的“主义之争”正在被“身份政治”取代,“我们”和“你们”也变成了族群之别、肤色之分、文化之异,许多国家之争也早在冷战时期就埋下了种子,冷战的逻辑仍在延续。回顾冷战,看到其偶然和必然,进而展望一个祛除“新冷战”的时代。

◎学者推荐

什么是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就是“故事”。不过,讲历史和讲故事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历史”是学术殿堂里专业人士讨论的学术性问题,而“故事”是学术问题的普及化、大众化。

缉思兄研究的是现实中的国际关系,在我看来,但凡国际关系研究的大家,必定具有历史研究的深厚底蕴,唯有如此,观察现实国际关系才会更透彻、更深邃,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流和对话。同时,关注现实的研究者只有深知当下问题的焦点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讲起故事来才更有针对性、才能 “对症下药”。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

冷战是影响20世纪后半叶乃至当今世界的重大事态。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冷战”这个词在国际政治学界乃至大众中又流行起来,讲“冷战的故事”正当其时。

王缉思教授的学术实践是很独特的。他在著书立说的同时,一直从事有实质意义的战略和政策研究,同国际上的相关政要、学界也有广泛深入的交往,由他讲述的冷战故事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牛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0

还没有留言,来留下第一条吧!

常用表情
动物与自然
食物与饮料
活动与物品